升入大班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大二班的孩子们的用餐工具加入了筷子。在用餐环节孩子们对使用筷子还是勺子有一些纠结,于是围绕“筷子”进行了一场讨论。
王老师:今天的午餐有肉丝汤面,会用筷子的小朋友可以在餐车上取筷子。
果果:“我在家里用过筷子,我会用。”
嘟嘟:“我觉得筷子有点难用,吃饭会很慢”
天天:“今天是面面,用筷子夹才能吃得快”
嘻嘻:“我觉得筷子可以吃面,勺子可以喝汤”
······
因为一碗面条,孩子们对用餐工具的选择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为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筷子”的探索之旅,我们的“筷子”故事也在讨论中开始了....
基于幼儿对筷子的浓厚兴趣和已有经验,我们以《纲要》中“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实经验,又贴近幼儿的生活”为依据,通过多元的活动途径,一同和孩子走进不一样的“筷”乐世界。我们的筷子大调查正式开始了。
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筷子经常会出现在餐桌上,碗柜里,洗碗池,厨房等地方。而筷子不仅可以用来吃饭还可以做手工艺品,成为奶奶的支花架等妙用。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着多种说法。小朋友们进行着讨论和学习,原来,筷子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古称箸,自明代起称为筷,沿用至今。筷子常成双使用,是我们吃饭的必备工具,兼具有挑、拨、夹、拌、拔等功能,轻便灵活。
一双双筷子,蕴含着中国人丰富的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小朋友们更全面地了解着筷子,对筷子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我们班的是木头筷子”
“一次性筷子是竹子做的”
“我见过不锈钢筷子”
“还有塑料的”
······
经过讨论与交流,孩子们发现筷子有很多种:竹制筷子、木制筷子、塑料筷子、不锈钢筷子、一次性筷子,还有古代的玉筷子等等。在探讨中,孩子们还发现了筷子有不同的颜色、形状,重量也不一样。
对于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想法。
“筷子不能拿的太近,也不能太远”
“要同时用到三根手指”
“筷子不能直接用手握着,这样会打不开”
······
于是,我们一起找到了使用筷子的示意图,孩子们也在逐步尝试中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有小朋友提出,筷子还能用来搭建呢!于是我们一起找了些废旧的筷子,在建构区玩起了筷子搭建游戏...搭建出了一个简易的承重桥,并用积木测试了筷子的承重能力,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真是太棒啦!
搭建好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搭建成果,大家都变成了小小搭建师,用一根根的筷子,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发现穿插搭建出来的筷子可以承担很重的重量,甚至可以在筷子拼搭的桥上搭建一座城堡,真是太厉害了!
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探,最大限度地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通过比较、互学、挑战等一系列活动,探究搭桥的方法,逐渐掌握了别压、穿插的搭建本领,实践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不断优化梳理经验。孩子们沉浸在一次次挑战胜利的喜悦中,那份合作完成的骄傲和自信,以及满足感油然而生。
向“筷”乐出发系列活动,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经验。老师则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走近孩子、倾听孩子,关注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表现。
“筷”乐旅程仍在延续。熏陶用筷文明礼仪,了解筷子发展文化,探索筷子的更多秘密……我们将与孩子一起继续向“筷”乐出发。